2024-07-09 来源:南宁市人民政府 作者:南宁市人民政府
陈雪芳,女,南平浦城人,1985年7月出生,南平市级大口窑青白瓷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现任浦城印象大口窑陶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兼职陶瓷产品设计师,兼任浦城县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福建省监考官、福建省旅游协会文创名俗和旅游服务质量分会南平市副会长、海峡油画协会秘书长,先后获得“浦城县劳动模范”“浦城县三八红旗手”“ 南平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大口窑是宋元时以生产青白瓷为主的一处重要窑场,生产的青白釉瓷器具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1961年,大口窑址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浦城县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雪芳是此项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浦城大口窑人,窑山下长大的我,从小玩得最多的就是瓷器碎片。”历史就这样嵌进了她的生活……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厦门创业的陈雪芳与喜爱泥塑的李天保因艺术结缘,步入婚姻殿堂。
“是爱乡的情怀,也是沉甸甸的使命感。我希望自小就打动我的美、启发我的美、曾经带给浦城人荣耀的美,能重新焕美于世。”每年回家探亲,长辈们总聊起失传的大口窑烧制技艺,陈雪芳的心中不免遗憾,也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8年,在丈夫李天保的支持下,夫妇二人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青白瓷文化传承基地,开启了对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复兴之路。陈雪芳介绍,为了复烧大口窑,他们先后卖掉了在厦门购置的三套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大口窑青白瓷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要做到这十二字,需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和千百道的雕琢。”陈雪芳介绍,要烧制出优秀的青白瓷作品十分不易,薄胎制作、雕刻、上釉、烧制温度的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控精准。随着研究的深入,夫妻二人逐渐对拉坯、塑形、上釉等青白瓷制作工艺工序得心应手。为了给大众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他们将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成功创作出“丹桂”“浦稻天成”“福文化”等系列青白瓷作品,并获得了多项大奖。
如今,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非遗技艺,夫妻俩还招收了几位学徒,并在浦城县第三中学建立了陶艺社团,让更多人走近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认识这韵泽千年的非遗“明珠”。“只有坚持在传承与创新中复兴,才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中绽放新的光彩……”陈雪芳说。
昨日,“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书写“趣龙岗 有意思”。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四月的鹏城,木棉开得正艳。4月4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北方的浑厚墨......
查看详情 >4月5日,“乡贤名医报桑梓,学术襄助兴医坛”——第十一届在沪泉籍医疗专家返乡义诊及“名医名院长大讲坛”活动,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温情启幕。此次跨越沪闽的医疗公益行动,不仅为家乡人民送来了春日的健康之礼,更搭建起沪晋医疗合作的“连......
查看详情 >事迹亮点心舞飞扬 传递大爱三百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