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

3个100万,激活一个村

2022-09-29  来源:  作者:超级管理员

本文节选自《宅基地改革的六种模式》(孙君)著



把农村当做城市建、当景观与花园建。带着暴发户的思维,把一个村做大做强,恨不得建成上市公司,结果无一例外被折腾死了。


乡村振兴没有那么复杂,很多学者与文件脱离实事求是,以至我们只能在错误的方向上寻找正确的路。

按资本市场与规模化的思维对接小农经济,己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最大的瓶颈。

从运营的角度看,村干部每天都在打理村庄事务,运营与治理对大部分村书记来说,是最得心应手的事。如果能有300万,那就是雪中送炭。


目前乡村振兴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给政府的文旅公司,让外来运营团队经营,就是不让本村人做。

把村庄交给城市人,无异于父母为自己的家和孩子找个后妈,今天我们为村庄找了无数个后妈。

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家过日子,别人管着你家的钱,这可能吗?


一、财力有限、民力无限

一个村庄激活要多少钱?正常需要300万就可以了。示范比大工程更有意义,农民能参与,做小做精就是做大,

300万对一个村来说是天文数字,对政府部门来说是毛毛雨,然而交给村委会,300万就有可能变成350万,变成900万。这是基层村干部的本事,锦上添花的事让政府做。


二、示范先行,让农民建设农村

300万怎么花,谁来花?

乡村振兴有多种多样,不一定非要城市人来做,村书记与乡贤自己也可以做。40年前中国所有的村庄都是农民自己建的。今天传统村庄,文物保护村都是农民建的。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最失败的,就是让农民不会建设自己的家园

自古村庄建设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乡绅、乡贤只是引导与示范。

示范是一个村选一个组,一个组选几户人家,这就叫示范。一个县(区)做八、九个村的示范户,做好做精,农户自投自建自营,以此为基础就可以架构一个县的全域乡村振兴。

村庄的事尽量自己做,实在做不了,请能落地的设计团队,市场运营请乡贤,平台销售交村投。

三、300万做哪些事?

300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我们把它拆分为三个100万。建议只做五件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

乡宿,解决住的问题;
乡厨,解决吃的问题;
乡学,解决乐和学的问题;
乡创,解决人留下来的问题

乡伴,解决运营与传播的问题


一个村选四户房子改造(有的地方条件好一点,可以多选一点),每一户政府补25万,农户出3~15万。旧房改造大概控制在30万上下,重点做室内与实用性改造。

1、乡宿解决住的问题

乡宿就是农民的家,一定是以村民为主体,因为房子是自己的,自己做管家,提供的蔬菜、粮食是自己的,来人添双筷子,没人来继续生活生产,完全可以做到低成本运营,培训和销售有乡宿平台,管理有村委会。

2、乡厨(精品农家乐)解决吃的问题

以吃为主,小院要做出乡愁感,而不是民宿、会所、酒店。城市越现代,年轻人越想往乡愁。农民家有了吃、住二项,有意无意间形成村庄百业。



3、乡创(印记乡村汇客厅)   , 解决年轻人返乡,百业的问题

在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村里要有一个乡村汇客厅,初期功能复用,作为游客集散作为乡创路演空间,培养本村年轻人创业。

最好用一户老房子改出来,室外五千年,室内五星级。面积大一点,要有图书馆、简餐、喝茶和咖啡吧,要有现代与时尚感,它是吸引年轻人回来的一面旗帜。

4、小超市

为村民与游客提供服务,提供简单休闲与茶饮,带快递,解决物流问题。改造风格要在传统中体现乡村风格。



第一个100万实现了以上四个功能,一个村就具备基本的接待功能,它的价值在于引起全村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人,或是准备返乡的乡贤,看到这个房子变成他们心中喜欢的样子,既美观又能做接待赚钱。

迅速会有很多人来学习、模仿,领导也开始关注了。这时就不用你再花钱了。是他自己来建,他们自己来学。如果政府出一些奖补政策,给他们一点贴息贷款就更好了。

关键这四户示范一定要做好。能运营,有收益,村里年轻人能回来,这非常重要。

第二个100万是以运营投入为主,为后期关门服务。放在第二,其实比第一个100万的硬件改造更为重要,往往在初期看不到任何效果,但有不得不不做。

其中40万用来培养本村年轻人,为(乡宿、乡厨、乡学、乡伴)村庄在地化运营服务。后备干部,驻村干部也要参与,他们会做村书记不善长的事。快速做示范,增加农民与县区领导的信心与关注,以品质获得话语权。

乡宿、乡厨、乡学(三选一),北京绿十字启动农民参与的评选活动,拿出5万元在全村做示范与环境评比,一等奖一万元,二等奖5000元,三等奖1000元。通过设置奖励机制,让村民参与并积极推广,效果会非常好。

评比标准包括门前的卫生与美化,把菜园做成景观,室内卫生间、中堂、标间的卫生。这是农民参与的乡村治理与运营。

在乡宿、乡厨尚未启动的村庄,可以先启动乡学,利用普通农民家多余的房子改成上下铺,提供简单的住宿,供研学团队使用,此类受众群体大且稳定。

乡伴,让传播平民化守得住初心,才能留住最真的乡村。运营本地化、传播平民化是乡伴的核心。村干部与农民能参与,影响力与传播力就越大。乡伴在乡宿、乡厨、乡学的落地和运营过程中体现价值,提升村庄文化软实力。


第三个100万解决信任和背书,让村庄有造血功能。

今天全国96%的村集体比普通农民家都穷,如果没有政府帮扶,下一轮就是脱贫攻村。

假如一个村拥有300万,又有一个好的村书记,脱贫与安居也就是三五年的事,关键是不折腾,爱农民。

300万能做一个村,对村干部肯定行,对政府来说肯定很难,对资本来说肯定做梦。

300万不仅仅是钱,更多是对农耕文明认同,也是对一个农民的信任,也让村书记自信,这种自信就是农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民化的文化。

小农大国,小农经济,大道至简,300万足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