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罗正业
数字乡村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理念与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的产物。随着农民不断掌握现代信息技能,数字乡村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内生驱动过程。此前《数字乡村建设指南》修订工作全面启动,对于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数字乡村呈现飞速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模式以强大的数字化优势,有效弥合了城乡数字鸿沟。不过,数字乡村发展当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面临不小的人才缺口、乡村治理数字化程度不高等。在推进数字乡村健康发展过程中,应找准堵点难点,对症下药。
其一,发力新型农村“新基建”,构建城乡一体数字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鼓励开发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应用软件,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同时,要加快对农村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农村偏远地区宽带网络运行维护,建立农村移动终端与专属网络资费优惠补贴机制,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筑牢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其二,夯实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支撑,培育新时代“数字农民”。应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动、引导、鼓励和支持数字信息技术企业、组织、高校、人才“下乡”,培养实用型农村信息技术人才。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立足农民年龄知识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技能。开展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数字人才等信息化培训,让“数字农民”在信息时代成为有吸引力与获得感的职业,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三,加快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统一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平台。完善乡村智慧治理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探索建立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载体的大众化村民互动交流平台,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覆盖,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罗正业 来源:经济日报)
本网讯4月1日至2日,全国区域协作帮扶工作会议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流区域协作帮扶工作经验做法,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农业......
查看详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农业农村部法规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为什么要部署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答: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
查看详情 >4月3日,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总结交流“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4年来的进展和成效,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政协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