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3 来源:西安网 作者:李佳芮
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要抢抓农业数字革命机遇,深化“数字兴农”“智慧助农”,循着数字乡村发展的“施工图”,用情培育数字化新型农民,用心建设数字化文明农村,用力打造数字化农村产业,让“信息路”铺就农民“幸福路”,在广阔天地奏响数字时代的田园牧歌。
谱好“人才曲”,唱响数字乡村“主旋律”。培育懂技术、会营销、爱农村的“新农人”,精准招“引”,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从常年劳动中的传统农民发掘潜在“千里马”,通过引政策、办培训、树典型为“行家里手”们拓宽创新思路、松开思想“缰绳”,鼓励他们从“单打独斗”到“团结奋斗”,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新农人”大军,积极打好“乡情牌”,专门组织成功人士“乡贤会”,以“乡愁”为纽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吸引其将现代经营理念、新型智能技术带回家,为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精致培“育”,分级分类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根据当地农产品特色制定培训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涵盖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物流运输、营销策略等基础知识,为“新农人”不断输送“新技术”、置办“新农具”,鼓励种植、养殖等行业的“土专家”“田秀才”积极发挥“鸿雁”作用,搭建创业平台,激发“新农人”创业激情。多举并措让“新农人”坚定地扎根基层“沃土”,成为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谱好“文化曲”,挥动数字乡村“指挥棒”。小网线联通大世界,让乡村文化搭上“网约车”登上“云端”,要重视对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多深入田间地头,从乡村广袤的土地上获得新的“文化宝藏”,将文化底蕴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利用直播、公众号、视频等手段“亮”出当地“新名片”,让乡村演艺、地方戏曲民乐、非物质遗产、手工艺美术、休闲文旅娱乐、文化会展等当地特色“火”起来。秉承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初心”,走好数字之路,既讲究形式,更强调内容,借助VR、AR、NUI技术和3D全息投影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在虚拟现实中营造文化“现场”,参观者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弹指一挥间”“瞬移”到千里之外,听一曲苏州评弹,欣赏一幅敦煌莫高窟壁画,观摩一件苗族银饰的打造,感受文化在“原生”环境中的魅力。官媒积极“搭桥”,面向文化爱好者、文化机构、非遗传承人,进行直播“传”文化的新玩法,利用线上展播、话题讨论、弹幕互动等方式开展宣讲教学、交流讨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谱好“产业曲”,敲好数字乡村“定音锤”。互联网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要善于利用其来做好“土特产”文章。挖掘“土”的资源,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筑牢数字农业的发展的“硬支撑”,构筑现代化农业信息体系,在粮食播种、施肥、收割等全流程融入“数字元素”,提升农业效率,让农民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能“秋收万颗子”。放大“特”的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孕育富有地方特色、体现当地风情的物产品种。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把“绿色优质”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从“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让消费者“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提高“产”的效益,网络连接了消费市场和生产厂商,为“远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副产品和乡村文创作品找到了新销路,培育一批优秀的“乡村网红”人才,把农副产品销售阵地转移到网上,让消费者一睹乡村好物、下单非遗产品,真正盘活“土特产”,拓宽“振兴路”。
李佳芮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实践困境和挑战。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了一批乡村生产、营销、治理、生活和创新等方面数字......
查看详情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实践困境和挑战。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了一批乡村生产、营销、治理、生活和创新等方面数字......
查看详情 >AI改变世界,AI正在改变农业,或将引爆农业新一轮变革。一、技术革新:AI如何引领农业变革1、病虫害监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传统农业中,病虫害的防治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但AI技术的引入让预警机制得以提前至病虫害的“萌芽期”。比如,在广东某......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