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作者: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本网讯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是遵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次土壤“全面体检”,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各地方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推动,普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扎实抓好普查试点县成果形成。目前,已在88个县开展试点工作,布设外业调查采样点8.8万个,采集样品93540份,形成测试化验数据252.3万条。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了试点县土壤普查成果清单,明确了各类成果形成方法及质量验收要求。充分利用普查数据,既形成了土壤类型、土壤属性图件及文字报告等传统成果,摸清农用地障碍因素为因地制宜改土培肥服务,也形成了土壤农业利用适宜性评价、耕地质量评价、土特产优化布局评价等成果,为优化土特产种植布局、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时,细化了县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方法与标准,强化专家指导,确保各地产出专业化、实用化的好成果。
完成全部土壤普查样点布设。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多样化遥感影像等信息资料,根据土壤三普试点县成果形成情况,围绕土壤普查更多为生产服务目标。由国家层面统一布点后经各地校核认定完成了全部样点布设,今年新布设约267万个外业调查采样点,其中表层样点约260万,剖面样点约7万。在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上分别布设了198万、36万、18万和15万个样点。
全面铺开全国土壤普查。各地各级均成立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建了3000余名专家组成的技术队伍,累计培训超过17万人次。全力加快普查采样和检测化验,截至12月12日,完成外业调查采样166.3万个,约占全部样点的62%,整体完成年度采样过半目标。完成样品制备55.7万个,样品检测5.4万个。同步推进盐碱地土壤、土特产品区土壤、土壤生物等专题调查,与试点期间重点区域盐碱地调查相衔接,按照应查尽查的原则,在普查任务县优先安排盐碱地土壤采样、化验等工作;对1100多个县(市、区)的1800多个土特产品开展土壤调查;对31个省(区、市)开展典型土壤生物调查。
加强质量控制与考核。土壤三普的全程质量控制从靠技术规程规范、靠作业人员资质、靠专家技术指导、靠工作平台管控、靠同步监督抽查等“五靠”入手,在各环节做到全程控制、源头控制、前端控制、同步控制等“四控”。通过狠抓各环节质量把关和各主体责任落实,构建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本网讯4月1日至2日,全国区域协作帮扶工作会议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流区域协作帮扶工作经验做法,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农业......
查看详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农业农村部法规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为什么要部署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答: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
查看详情 >4月3日,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总结交流“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4年来的进展和成效,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政协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