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来源:萧山网 作者:蔡少鸣
俞志仁有很多角色,杭州市二级巡视员、原萧山区政协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无论是哪个名头单独拿出说说,背后都有道不完的故事。但在诸多光环和优异成绩之下,唯有一个身份,从他出生至今从未改变。
“我是楼塔镇大黄岭村夏坞人。”
生于斯,长于斯,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经过几十年时光打磨,如今的楼塔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块块农田之上发展起了乡镇企业,坑洼公路逐渐变成柏油马路,从前的千年“旧”镇再度焕“新”,这背后离不开他的努力与推动。
乡音无改,故土种下“发展梦”
在俞志仁身上,能看到老一辈刻进骨子里的勤奋务实。高中毕业后,他就献身于黄土之间,日光晒就的古铜肤色至今还映现在他的身上。彼时还叫生产大队,他在队里担任干部,是村里的团支书,也是从那时起,他对自己的要求就很是严格——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而单论此,尚不足为道。与他人不同的是,如此重活之下,俞志仁也从未放弃学习,他坚持练习书法,同时还是楼塔为数不多通过自考完成大学学业的知识分子。
八十年代,因书法写得好,他被学校聘用为代课老师,1984年,经当时的萧山县委批准,被聘任为楼塔乡副乡长,从此踏上助力发展乡村振兴的道路。对于楼塔镇这几十年变迁,光是“了解”二字已不足以形容俞志仁,该用“了如指掌”更为贴切。
1989年,俞志仁重回楼塔镇担任镇长。经历多年基层锻炼后,目光更是长远,他在任时,两块是重点,一是务农,二是经济。楼塔镇地理环境好,有山有水,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老百姓对于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安逸感”,致使小镇发展较慢。如何才能改变百姓的观念,让楼塔镇迈向更远的未来?为此,他不断做出努力,一步步推动这个千年古镇向前。
嘉言懿行,重塑乡贤新风气
“乡贤”二字,重点落在后头,“贤”,有贤达、贤能之意。在2019年决定成为楼塔镇乡贤联谊会会长之时,俞志仁就立下规矩:乡贤要牢记责任、奉献、服务三种意识,成为楼塔发展的热心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带头人、共同富裕的联络人。
“当你接下这份荣誉时,就该明白,名誉只是虚有其表,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付出才是实质。”成为会长后,俞志仁邀请了诸多乡贤回乡反哺。群贤至而百业兴。在他看来,想要做好乡贤工作,就要不断壮大这支队伍,发挥各行各业乡贤的才智,助力楼塔发展。
在他的带头引导下,乡贤们成立了楼塔乡贤联谊会公益基金,首次募捐就募集资金60多万元,同时积极组织乡贤村级分会成立公益基金会,扩大扶贫济困的爱心队伍,不断扩大这项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共同为困难的学子、家庭资助,每到春节,还会到村里慰问困难老人,将爱心与温暖送进家门。
“我常常强调,乡贤会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词,‘正能量’。”俞志仁说,坚持将公益做成实事,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据统计,截至 2021年12月30日,楼塔镇全镇镇村两级乡贤共富基金已达400多万元,为130多名困难学生、优秀学子、困难农户发放了慰问金。
弘扬传统,铸起乡村振兴“魂”
楼塔的土壤间,历史与灵气并存。俞志仁有一颗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让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创新传承形式,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与形式。
从2014年起开始举办的“他们从山乡来”书画展是迈出的一大步。展览汇聚了各类书画作品,楼塔文人在此挥墨抒乡情,优秀作品层出不穷。2018年,萧山区书法家协会楼塔分会成立,这也是全区首个镇一级书法家分会。同年9月,楼塔镇通过了“杭州书法名镇”验收,文化领域再添一张金名片。
翰墨“凝”入景观,丹青“颂”出新风,让乡村在文化活水的“滋润”下再现活力,现走进这千年古镇,凉亭、牌匾,处处可见墨香古韵,正如俞志仁所期望那般——
用手里的笔讲好楼塔故事,传承书法文化,打造书法名镇。
如今,楼塔文化日益彰显出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地基。不单是书法家协会,近几年来,楼塔镇还成立了摄影家协会、细十番协会、戏迷协会等多家协会,并邀请艺校老师提升成员专业能力。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俞志仁不断提升镇内文化“造血”能力,成效已然显现,目前,楼塔细十番演出节目从原来仅7首曲目增加至20余首,这背后都离不开俞志仁的推动。
“铸魂”还需人才,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慈孝堂杯”民族器乐大赛,64组选手在棕色舞台之上,用传统乐器展现出楼塔独特韵味,令人欣喜的是,台上出现了更多年轻面孔,为楼塔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这些优秀人才,也是楼塔细十番协会吸纳的对象。
即使去过多地任职,俞志仁却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楼塔。每周日他依旧会踏着东边朝晖归家,重回农田耕作,于他而言,愉快地工作就是最好的休息。
如今,再回到楼塔这片故土,俞志仁眼中是从未熄灭的赤忱,纯粹而坚定。
作为乡贤,他坦言,自己只是楼塔镇发展中小小的一个参与者。乡贤工作尚起步,未来道阻且长,但只要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怀着始终如一的初心与信念,就一定能行则将至。
昨日,“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书写“趣龙岗 有意思”。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四月的鹏城,木棉开得正艳。4月4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北方的浑厚墨......
查看详情 >4月5日,“乡贤名医报桑梓,学术襄助兴医坛”——第十一届在沪泉籍医疗专家返乡义诊及“名医名院长大讲坛”活动,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温情启幕。此次跨越沪闽的医疗公益行动,不仅为家乡人民送来了春日的健康之礼,更搭建起沪晋医疗合作的“连......
查看详情 >事迹亮点心舞飞扬 传递大爱三百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