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新闻

昼夜更替,寒来暑往,泰兴市张桥镇800公里的村道上,一个背着防疫箱的身影总是步伐匆匆。

刘凯:奔走在乡村振兴路上,让乡村畜牧业“牛”起来|江苏最美人物

2024-04-10  来源:荔枝新闻  作者:荔枝新闻

昼夜更替,寒来暑往,泰兴市张桥镇800公里的村道上,一个背着防疫箱的身影总是步伐匆匆。当地畜牧兽医站副站长刘凯,凭借一双“铁脚板”奔走15年,每天都跟村上的猪、羊、鸡等家禽打交道,将青春投入到乡镇畜牧基层一线,用真心、真情和真干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被当地养殖户亲切地称为“动物守护者”。

 

学成返乡,成为8万畜禽的“守护人”

刘凯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兽医。2004年,刘凯进入江苏农牧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学习,毕业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乡村兽医站,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期待,他回到了家乡这片土地上。

兽医梦终于实现,但这条道路并不好走。泰兴市是江苏省生猪生产的重要基地,刘凯每周要走遍18个行政村,每年要服务1000多个养殖户,入户开展指导2600多次,年防疫畜禽在8万头(羽)以上。此外,针对不同的养殖户,刘凯还要定制数十套个性化的方案。

 

在泰兴市张桥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郭旭看来,刘凯始终将养殖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家乡、对兽医工作充满热忱。2017年冬天,为了给一位养殖户家中的生猪接种疫苗,他顶风冒雪前往村民家中,路上不慎摔倒。刘凯忍着腿上的疼痛,依然坚持入户指导工作。在给几百头猪完成了疫苗接种工作后,刘凯才想起自己受伤的腿。后来经医院诊断,他的小腿骨折。但刘凯却说,畜禽防疫无小事,只有筑牢“安全网”,才能确保养殖户的财产不受损失。

兢业惟勤,争当业务精湛的“排头兵”

工作以来,刘凯记录了50多本工作笔记。厚厚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畜牧专业知识、兽医工作日志和养殖户交流的心得体会等内容。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兢业惟勤的工作态度,他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站里的业务骨干。繁杂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之余,刘凯不忘自我充电,考上了扬州大学动物科学院读研究生,一直以来,刘凯都保持着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作为一名年轻的乡村兽医,刘凯会主动和省里的专家对接,把一些新技术推广到泰兴,并实现落地。有一年张桥镇很多养殖户的生猪都出现了腹泻症状,腹泻疾病感染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临床上筛查确诊会遇到很多困难,刘凯就联系到省里专家,通过实验室检测,很快找到了病因,解决了问题。通过免疫工作的开展,全镇目前畜禽免疫密度和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100%,全镇未发生一例重大动物疫情,数万只家禽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消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在这背后,是刘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020年,刘凯入选全省技术比武精英团队,代表江苏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经过60多天严格而艰苦的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他综合得分排名全国前十,成功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至今,他还保持着一天防疫育肥猪413头的泰兴市生猪防疫最高日记录。

匠心为民,甘做乡村振兴“助跑者”

在守好了畜禽安全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上,刘凯又开始思索如何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泰州泰兴市是江苏省生猪生产的重要基地,为了发挥产业优势,泰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培育打造一批品牌引领的产业集群”,刘凯积极进行生猪品种改良试验,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引导养殖户深入开展“养殖革命”。

在刘凯看来,“帮养殖户增收致富是我的最大追求”。多年来,他坚持把科学技术送村入户,并定期开设科技培训班,通过“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模式,提高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综合养殖效益。此外,他积极推广“户用蓄粪池+田间调节池+大田利用”的粪污治理模式,惠及40余家养殖户,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万元。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让乡村的人居环境美了起来!

 

村民黄富民希望通过养猪发家致富却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资金,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刘凯先后数十次主动上门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并帮助争取贴息贷款20多万元,顺利建成养猪场。

事后,刘凯认真总结了黄富民的创业成功经验,并作为案例进行推广,带动张桥、黄桥两个镇30多户农民实施科学养殖,平均每户年增收益3万多元。2022年刘凯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夜以继日,步履不停,刘凯秉持着对三农事业的热忱和执着,在田间地头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近日,刘凯被授予江苏“最美青年”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