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来源:东南网 作者:东南网
海滨邹鲁,一方净土。惠安自古人杰地灵,贤达辈出。一代代惠安乡贤怀揣“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传统美德,走南闯北、拼搏奋斗,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为家乡争光添彩。从闽南地区“地瓜县”到跻身全国千亿强县,惠安的精彩蝶变,凝聚着家乡人民的辛勤付出,也饱含着在外乡贤的勠力同心。
同气连枝,砥砺奋进。为汇聚乡贤力量,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中共惠安县委宣传部、惠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东南网泉州站推出“福见惠安•乡贤有为”人物故事系列报道,用镜头和笔触记录在外乡贤的奋斗故事和家国情怀,以他们的奋斗精神为榜样,激励家乡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惠安更加“惠安”!
本期关注的惠安乡贤是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荣誉主席、中国香港海口联谊会主席、香港恒达集团总裁詹汉钦。
人物名片
詹汉钦,1963年出生,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人,旅居香港,获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任香港恒达集团总裁、海南长宜房地产开发公司及海南晟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福建商会名誉会长、中国香港海口联谊会主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
作为从建筑之乡惠安走出去的行业精英,詹汉钦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带领家乡建筑团队在海南艰苦创业。多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注重宗亲乡谊,心系家乡教育,设立詹汉钦奖教奖学基金,累计公益捐赠千万余元,彰显了新时代乡贤的担当作为,弘扬了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社会正能量,为爱心乡贤的慈善公益行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形容詹汉钦乡贤,那一定是松柏,坚韧不拔,向下扎根盘结,向上蓬勃生长。“只有我们国家强大起来,家乡发展起来,一切才会变得更好。”少年带着家乡建筑技艺外出谋生,中年带着桑梓之心反哺家乡,詹汉钦秉持“松柏”性格,扎根实业,投身公益事业,赢得了业界的褒扬。当有人问起十几年如一日的慈善行为时,他只是眉眼含笑,摆摆手,表示这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艰苦创业,勇于奋斗
上世纪60年代,詹汉钦出生于惠安县崇武镇,那是一个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回忆起小时候生活,他表示基本的衣食果腹都难以得到保障,白米饭是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家庭条件十分困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同龄人小学毕业后就出来当学徒,我也是其中一个。”詹汉钦介绍,崇武是惠安石雕的发源地,祖辈代代相传一门建筑好手艺,这里的泥水匠、石雕工个个技术精湛,也成为谋生致富的最佳路径。
向海而生的崇武人世代从事渔业,成年累月与风浪搏斗的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詹汉钦在16岁那年选择背井离乡,追随父辈步伐,远赴海南谋生,开启了艰苦奋斗的岁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迎来了开发建设的大好机遇。得益于家乡的这门技术,我和几个老乡站稳脚跟后,开始创业,就像盖房子一样,从一砖一瓦逐步发展起来。”创业初期,詹汉钦先后担任技术员、工长、工程队长等职务,直到1994年成立恒达建筑公司,开始在建筑地产行业崭露头角,开创一番天地。
历经三十余年艰苦创业,恒达公司的业务现已集建筑施工与房地产开发于一体,建设项目多次获得海南省优质样板工程、绿岛工程、椰城杯、鹿城样、优质结构工程等荣誉称号。詹汉钦个人于2003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所带领的企业被授予海南省综合实力十强先进企业、海南省建筑行业十佳诚信企业等多项荣誉。如今的恒达公司发展为香港恒达集团,业务横跨海南、福建两省。
“我们青年时期的那个年代虽然苦,但只要你肯干还是不会饿肚子的。还有一个是靠坚持和务实,我们团队也经历了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的泡沫危机,最后大家是在危机里找机遇,坚信技术的力量、工匠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等待机会重现。”詹汉钦说。
建言献策,奉献社会
熟悉詹汉钦的人对他如此评价:思想敏锐,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以其独具的胆识和博大的胸怀,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小学毕业的詹汉钦在学徒期间,受到师傅的教诲,没有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白天搬砖晚上“搬书”,青年时期到了海南还参加农场夜校学习班。一边实践,一边学习,詹汉钦凭借勤奋好学,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格。2001年到2005年期间,先后参加海南建设标准站、海南省建设厅、海南建设教育协会等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和培训。2005年6月,其撰写的《浅谈外墙涂料的质量通病控制》和《浅谈施工投标中的预算和报价技巧》论文,经海南省建设教育协会和海南省土木建筑学会评审推荐在学术会上交流。
“建筑工艺、队伍建设、行业政策,这些都需要学习,在时代发展洪流中,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发展力,我们要主动融入这个行业,融入社会。”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詹汉钦深有感触。
在事业进一步发展之时,詹汉钦也迎来了新的身份,曾先后担任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常委,詹汉钦努力发挥自身特长,以企业家视角,积极在海南省的政协会议上建言献策,助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詹汉钦在内地和香港担任多个社会职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力量。他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到访宁夏彭阳县,为当地的学生捐赠校服物资等。疫情期间,内地个别地区医疗物资出现短缺,身为香港海南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香港海口联谊会署理会长,他安排从海外采购口罩运回家乡,助力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工作。
“祖国好起来了,家乡好起来了,我们也就会跟着好起来。”这是詹汉钦始终坚持的人生信念,也是他不遗余力地回馈社会的初心情怀。
反哺乡土,倾情教育
日前,由詹汉钦发起的海南晟基投资有限公司教育捐赠暨颁奖仪式在惠安崇武中学举行,现场颁发了首届詹汉钦奖教奖学基金30万元。而仅仅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詹汉钦以香港同胞的身份向惠安县教育发展促进会捐赠500万元,彰显了新时代侨胞的担当作为。
乡贤的兼爱之举,仍不仅于此。早在十多年前,詹汉钦为了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不断发展自身,求学深造,特设“福建省詹汉钦奖学金”,面向八闽詹氏莘莘学子,助力他们的升学之梦。此外,从1997年至今每年捐助惠安崇武镇潮乐村及当地学校50万元。目前已累计在教育公益事业上捐赠千万余元。 “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书读得不够,所以我更加关注下一代小朋友的教育问题,希望他们能读得更好,发展得更加优秀。”詹汉钦说。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詹汉钦表示,少时因为家庭与社会条件原因,无法在家乡顺利完成学业,这也成为他心底的遗憾,所以希望通过捐资助学,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詹总平时常讲到家乡的事,他不仅在福建老家那边捐资助学,在海南这边也是如此,经常带领大家参加爱心活动,对困难家庭及困难学生进行过诸多的帮助。”詹汉钦的同事马小伟说道。
少小离家老大回,谈及家乡发展,詹汉钦始终提及根在惠安,深知回报家乡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让家乡 变得更加美好。他的行动不仅体现了广大在外乡贤的家乡情怀,更彰显了一个乡贤企业家的大海胸襟与责任。
昨日,“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书写“趣龙岗 有意思”。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四月的鹏城,木棉开得正艳。4月4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北方的浑厚墨......
查看详情 >4月5日,“乡贤名医报桑梓,学术襄助兴医坛”——第十一届在沪泉籍医疗专家返乡义诊及“名医名院长大讲坛”活动,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温情启幕。此次跨越沪闽的医疗公益行动,不仅为家乡人民送来了春日的健康之礼,更搭建起沪晋医疗合作的“连......
查看详情 >事迹亮点心舞飞扬 传递大爱三百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