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书写“趣龙岗 有意思”。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四月的鹏城,木棉开得正艳。4月4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北方的浑厚墨......
查看详情 >4月5日,“乡贤名医报桑梓,学术襄助兴医坛”——第十一届在沪泉籍医疗专家返乡义诊及“名医名院长大讲坛”活动,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温情启幕。此次跨越沪闽的医疗公益行动,不仅为家乡人民送来了春日的健康之礼,更搭建起沪晋医疗合作的“连......
事迹亮点心舞飞扬 传递大爱三百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
潮新闻 记者 徐添城 通讯员 胡梓逸 共享联盟·绍兴 周能兵“爹爹,我们回家了。”6月15日上午,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紫洪山村文化礼堂内,乡贤章传信先生的追思会正在进行。站在父亲的遗像前,女儿章祥霞颇为动情。今年5月3日,浙江省“爱乡楷模”......
【传承红色基因,他是排头兵】沂蒙精神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临沂市教育工作者张淑琴代表时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作为临沂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主席、市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副会长,范遵厚常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
查看详情 >群贤毕至叙乡情,八方英才汇柳川。多年来,柳市乡贤书写“敢为天下先”的柳市精神,在各自领域闯一片天地、成一番事业、结辉煌硕果。“今日柳市”线上平台【柳贤·影响力】栏目,聚焦有影响力新乡贤在各自行业、领域深耕前行的精彩故事和难忘经历,唱响柳川桑......
查看详情 >胡芳(网名心舞):无党派人士,兰溪市心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金华市人大代表,兰溪市新联会副会长。浙江理工大学多个学院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聘专家。2006年开始至今从......
查看详情 >东阳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如今,东阳籍人才已形成了“十百千万”规模,即东阳籍院士12位,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多位,博士1100多位,教授10000多位。以前都以“一火车皮出去,一汽车回来”来形容东阳人才的流向,如今越来越多的东阳籍......
查看详情 >带领乡亲致富侯春梅是广东万斛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在深圳创业成功后,热心家乡建设,回梅投资创办公司,从事茶叶产业发展,带领清凉山农民耕山致富。2005年,侯春梅放弃优越的单位工作,下海到深圳福田保税区,创办了深圳市明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查看详情 >新乡贤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杭州市富阳区扎实推进新乡贤工作,深入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引导和支持广大新乡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充分发挥贤智、贤能、贤资,打造一批“助乡兴”新乡贤共富实践成果,为富阳区统一战......
查看详情 >娄华龙,1962年生,临海市大洋街道人。现任华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华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海大洋街道乡贤会会长、杭州临海商会党委书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
查看详情 >张尚明:1949年生,浙江咸亨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长、绍兴市人大代表、柯桥乡贤总会副会长。2018年张尚明被授予浙江省“绿叶奖”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2020年1月被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授予“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
查看详情 >初夏时节,在孟津区城关镇贾滹沱村,由乡贤贾志勇创办的农家书屋里,前来看书读报的村民络绎不绝,有花甲老人,也有稚气孩童,更不乏在农村创业的年轻人。钢结构书架上,各种图书杂志有序摆放,政治经济、种植养殖、医疗卫生、书法绘画等门类齐全。“俺村的一......
查看详情 >东南网8月7日报道(本网记者林婕 通讯员 陈秋红 实习生 陈怡洁)在东海之滨的“中国建筑之乡”惠安县东桥镇,藏着一所被誉为“建筑人才摇篮”的国家级重点职校——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开成职校”)。这所学校记载和传承着新加坡华侨王水九......
查看详情 >2024年初,由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的“同心共富”最佳实践、最佳案例评选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为激励全省统战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同心共富”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全省影响、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浙江统战”特推出“......
查看详情 >题记:乡贤,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新时代的道德模范,而乡村,则是连接乡贤乡愁乡情的有形纽带。4月24日一大早,张老伯像往常一样,洗漱完后就点燃他的烟袋,荷包里揣着记事本,沿着村道一路行走。“每天3次走村串巷,既是一种生活习惯,也能在与邻里......
查看详情 >